若你呼喚快樂,快樂不來,你便向快樂走去。
貝貝快一歲了,我也漸漸感受到自己的產後憂鬱走到了尾聲。最近,剛好幾個朋友也有類似憂鬱的狀況,我以過來人之姿的病友分享,給了他們不少建議。回想過去大半年處於清醒與昏沈之間的卡比獸狀態(這是一位其中一位得憂鬱症的朋友跟我分享他的感受),我覺得自己很像演了一部個人版陰屍路,很多記憶都在斷片之中消失了,更誇張的是,我都會懷疑我對過去大半年記憶的真假性。
但說句真格的,我祈禱上天過去大半年的經驗,不要讓我再經歷一次,因為確實是十分辛苦、可怕,卻又帶著病態的有趣啊!
昨天大律師跟我說,其實有很多名人一生都在跟憂鬱症奮鬥與相處,包括他的偶像英國首相邱吉爾,但邱吉爾一生成就輝煌,他除了是英國最偉大的政治人物之一,還是著名的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在首相任期內領導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聯合美國等盟國對軸心國,取得了最終勝利。甚至還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最後活到九十幾歲。此外像《 哈利波特》 的作者 J·K·羅琳、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繪畫代表米羅、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的女主角安·海瑟薇、美國流行天后碧昂絲…..還有非常多的名人都不避諱對外承認自己長期在跟憂鬱症抗戰喔!
我想說說這一路走來的一些體驗,好讓剛開始有憂鬱(或產後憂鬱)症狀的人或他們身旁的人有所警覺,以免發現太晚,對他們自己或對家庭造成嚴重的傷害。
追溯到我自己開始有明顯的憂鬱症狀,大約是產後四個月左右,當時可能因為貝貝的奶量需求遽增,我因為過於疲累,奶量沒有追上來,貝貝開始一個晚上爬起來很多次,我因為睡眠過於片段精神不濟,開始會有情緒不穩定的狀況。
原本好脾氣又樂觀淡定的我,很容易為了小事發脾氣,而且久久在心上無法放下,特別是對身邊親近的人像是老公、大寶、最親近的好友,很容易失去耐心。
一位好友回憶對我剛發病的觀察是:「像是變了一個人。」
而我自己除了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衝出口的傷人的話語外,也會有一些脫序的行為。像是無法抑制的一些莫名其妙的衝動決定,譬如想要立刻衝出門否則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不停的做各種不同生涯的決定、不停的找醫生看,有相同經驗的朋友則是跟我說他們會突然飆車、想改名字、瘋狂到處算命、甚至有人出現想要自殘的念頭。
很多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好像靈魂出竅,用另一個自己在旁邊看著脫序的自己。
再來就是起起伏伏的情緒,會今天覺得自己神清氣爽,好像都好了,隔天起床又覺得世界一片黑暗,彷彿我的情緒都不是由我自己來決定。
最讓人沮喪的就是決斷力跟記憶力的衰退,自己無法下決定,都要問別人的意見,腦波呈現一種超低頻的狀態。東西一直找不到,身分證、信用卡、銀行帳密簡直成了離棄我的陌生人。說過的話、聽過的話,也會從腦袋裡自動刪除,寫出的文章錯字、別字、漏字一堆,但當下看卻不會發現。
心裡常常有黑暗的念頭,雖然不見得會真的去實現它,但光是擱在心頭就會讓自己恐懼又自責不已。
不停地想找人說話、傳訊息,內容卻又不停重複,多數是要傳達及抒發自己的不安全感、焦慮、恐慌與自責,但效果卻很有限。
有個朋友跟我說,憂鬱症在痊癒的過程中,是一種進步三步卻退步兩步的狀態,我自己有深深的體會,每次都覺得自己快好了,隔兩天又陷入無盡的絕望中。
不過,後來我在輔導身旁的幾位朋友復育的過程,都鼓勵他們,不用擔心,找家人陪伴你、支持你,看醫生按時服藥,保持睡眠充足,你會感覺到自己慢慢的進步。過程中,你可以在情緒高昂時,利用這個動力去做你擅長的事,在情緒低落時多休息,或是尋找你生活中的小確定,穩定住自己。
其實,要分享的很多,特別是,很多時候你的恐懼與不安都是「幻覺、幻覺、幻覺」,哈哈哈~大家也可以自己上網看相關的衛教資料或經驗分享,只要有愛相伴,你們一定可以度過,或是找到自己的方式與「它」相處,甚至利用「它」讓自己從A變成B再變成C,而C很可能是大於A的。最重要的是,身旁陪伴的家人,一定要知道,憂鬱症的人不是想不開、想太多,他們正在經歷人生中嚴苛的考驗,需要你們的理解與陪伴,走過人生的低谷,你們或許會看到更耀眼、更讓人耳目一新的他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